
顶住压力,逆势而上!据海关总署10月13日最新发布的三季度外贸报告显示,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进出口33.61万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4%,比前8个月加快0.5个百分点。 “成绩是通过努力取得的。”海关总署副署长王军在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。总体来看,前三季度,各地部门努力克服困难,一大批经营企业积极响应、开拓创新。我国贸易展现韧性、优化结构、实现数量和质量双提升。观察分类数据时,“稳定性和改善性”的“面貌”外贸“底线”更加清晰,抵御压力和逆境的能力进一步显现。分季看,增速逐季加快。我国进出口连续八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,从一季度、二季度分别增长1.3%、4.5%,到三季度增长6%。同时,三季度进出口额超过10% 万亿元,保持历史高位。按月计算,9月份进出口4.04万亿元人民币,比去年同月增长8%。增速创年内单月最高。出口和进口连续第四个月超过去年同月。从出口看,我国出口有效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,取得了一定成效。 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。出口于前三季度19.95万亿元,同比增长7.1%,连续八个季度保持增长。进口方面,同期进口13.66万亿元(同比下降0.2%),低于出口,但降幅比1-8月收窄1个百分点,表明刺激消费专项措施持续推进,内需正在改善。支撑外贸逆势上扬的“密码”是什么?如果从“创新内容”来看,创新水平的提高就会激发增长潜力。前三季度,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1.9%,对同期整体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%。其中,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54.9%,海外风力发电扩张“加速”。另外,国内潮流产品中国灯笼、蒙眼娃娃等质量不断提高的产品远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至于“主力军”,民营企业却难以发挥“主力军”的作用。今年三季度末,我国有进出口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61.3万家,进出口总值19.16万亿元,同比增长7.8%,连续第22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。特别是今年以来,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继续领跑。前三季度,占我国外贸总额的比重达到57%,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。他们仍然是我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实体。审视自己的“朋友圈”并积极拓展,有效对冲风险开拓你的市场。国际数据显示,今年前7个月,我国成为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中的第三大贸易伙伴,比去年同期增加14个国家。此外,前三季度,我国对东盟、拉美、非洲、中亚进出口分别增长9.6%、3.9%、19.5%和16.7%。同期,共有5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,135个农产品和食品新产品获得表彰。展望下一步,王军表示,当前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,外贸也必须监控。加上去年基数较高等客观因素,面对不确定性和困难增多,四季度稳外贸发展仍需下大力气。 “我国经济基础稳定,有很多优势,具有韧性,并且具有巨大的潜力。支撑条件和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。超大市场、发达产业体系优势突出。进出口保持韧性和活力。这将支撑下一阶段外贸稳定发展。”王军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