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令牌体现精神/音频解说】石晷蕴含的延安智慧

【继续闪耀,开启新征程——代币体现精神】 本版标志:马列大学用石日晷(延安革命纪念馆藏) 日晷是我国古代的简易钟表。这种根据太阳投影的运动来计时的工具,在人们中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。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展品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石质日晷。它不是古代文物,而是抗战时期马列学院使用的革命文物。这件一流文物不仅是延安时期艰难岁月的见证,也传达了前几代革命者因地制宜、攻坚克难的智慧。 钟石太阳石长78厘米,宽41.5厘米,高15.8厘米。整个身体是由沙子和石头组成的。半圆形“球体”有12个正方形中央刻有数字“12”,左侧刻有“11-7”,右侧刻有“1-6”。每个方格又分为六个较小的方格,数字“12”的正下方有一个石槽。 这款石质日晷造型简单,却颇具实用感。据报道,这个过程包括在一块长方形石头上画一个半圆,然后在圆的中心放一根短棍。在晴朗的日子里,短棍的影子会随着太阳的升起和落下而移动。然后,根据每小时移动的影子的位置写下标记和数字。 1到12代表小时,每两个数字之间的六个小方框对应10分钟。这样,只要观察棒子影子的位置,就可以读出大概的时间。 据资料显示,抗日战争时期,陕甘宁边区长期遭受敌人封锁围困,经济极度困难。当时,许多中央机构缺少钟表报时,准时不便成为影响工作学习的现实问题。为了解决这个困境,一些同事模仿古代用日晷计时的方法,创造了这款石质日晷。创建后,已在干部学校、中央党校、自然科学院等单位使用。 虽然因天气原因提供的时间并不完全准确,但“简易钟”有效缓解了当时的时间问题,即使在困难的环境下也能保证日常运行。如今,这块石制日晷历经沧桑,已经远远超越了它作为计时工具的属性,无声地传递着延安时期“自力更生、丰衣足食”的精神,成为留存下来的最好典范。 留在后代的教育和历史记忆中。
请尊重我们的辛苦付出,未经允许,请不要转载吃瓜网51官网版 探索985猎奇研究所,发现不一样的精彩!的文章!
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