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华社沉阳11月17日电 标题:“冰冻”年年出行困难,阻碍人民生活发展。新华社记者余业彤、吴建明已经经历了我国多个省区市连续多日的寒冷天气。随着气温下降,供暖“老问题”再次出现,包括部分小区供暖温度不佳、投诉处理困难、设备维护过早等。有些地方年年喊“冻”,但年年都难以绕行。不能让这些“老问题”一冬又一冬地阻碍民生发展。记者调查发现,这些问题的背后,存在着社区硬件陈旧、部分地方缺乏长期服务、供热企业运营维护不善等债务问题。冬季供暖是人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影响着千家万户。解决供暖“老问题”,不可能“头疼腿痛”,但必须拿出严格的措施和新的办法。解决供热“老问题”,要创新管理方式,强化监管。主管部门不能简单地将公共供暖服务强行推向市场。相反,我们应该依据法律法规加强对供热企业的监督检查,重点关注社会投诉强烈的企业,对服务质量不达标的企业进行处罚。同时,要完善处置机制。对持续不达标、信用评级较差的企业,应当在清算期限到来时进行清算。你不能总是让人们“花钱又冻结钱”。解决供暖“老问题”,必须了解实现供暖的重要环节总体规划。旧的供暖设备漏水或漏水,不仅降低供热效率,而且浪费大量资源。在推进城市更新、老村振兴过程中,要全面提升各地区供暖等基础服务设施,做到“外表漂亮”、“内在品质好”。近年来,一些地区采用数字化、智能化等新手段、新方法改善供热条件。各地需要加快整个供热链条的数字化转型升级,建立从供热站到管网、终端的智能检测系统。不仅根据室外天气、建筑保温性能、用户习惯等数据提供精准供暖,还能提前发现管网泄漏、设备效率降低等问题,让供暖更加高效。 “十五大”建议《十一五规划纲要》明确提出,要加强普遍性、基础性、综合性的民生建设,解决人民群众的急、难、急问题。冬季取暖是直接关系人民生死存亡的重要问题,房子的温度就是人民生命的温度。取暖效果的关键在于是否真正考虑到人民群众的冷暖。只有政府、企业、社区共同努力,强化问责、提供个性化服务、发挥科技作用,才能温暖人心。房间和心。